127 | 0 | 4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以“织造学”为例,详细阐述了专创融合背景下课程改革实施方法与成效。首先分析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进而提出在“织造学”课程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运用和专业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实践操作更加熟练,同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bstract:[1] 刘超,汪泽幸,周锦涛,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47(9):42-44.
[2] 林啸啸,王元宝.基于“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25(3):59-64.
[3] 贾丽霞,肖远淑,孟莉莉,等.新疆高校纺织专业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的评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5):41-46.
[4] 韩鹏,李岩,沈岩莉,等.面向“专创融合”的创新实践一流课程建设[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2,30(5):94-96.
[5] 刘建军,章晓,刘佳鑫,等.浅谈专创融合之课程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9):172-174.
[6] 吕京,张海东.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N].人民日报,2020-04-16(9).
[7] 阮雪景,李清清,姜涛.基于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2):31-34.
[8] 宋伟,邵信儒,郭志欣,等.“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7):68-73.
[9] 孙兆明,刘伟.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0):35-39.
[10] 黄金侠,韩华,孙悦,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7):145-147.
[11]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7.
[12] 刘雍,王润,范杰,等.“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2,51(3):102-104.
[13] 邢红军,田望璇.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反思与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6):53-58.
[14] 郭芳,张立仁,郭郁.“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7):61-65.
[15] 姜延,马凯,王阳.思政教育融入“服装数字科技”课程教学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1):30-34.
[16] 肖迎红,沈健.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学习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2):38-41.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4.0195
中图分类号:TS105-4;G642.3
引用信息:
[1]郭肖青,秦文婷,王雪芳等.专创融合背景下“织造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5,40(01):13-18.DOI:10.13915/j.2095-3860.2024.0195.
基金信息:
2023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2023096,Z20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