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 0 | 4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智能机器人及控制”是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机器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随着“新工科”建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工科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人工智能专业“智能机器人及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实验平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1] 白恩健,李晓丽,王直杰.“新工科”背景下纺织特色高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2):163-166.
[2] 何佳臻,关晋平,卢业虎.新工科背景下“服装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思考[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6):34-38.
[3]尹枫,宋晖,刘晓强.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计算机通识教育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3):10-14.
[4]赵丽玲,孙玉宝,李军侠,等.新工科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计算机视觉课程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3):74-82.
[5]吴巧云,曹翔,周云虎.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4):124-128.
[6]丁文霞,任斌.“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探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2):14-18.
[7]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8]刘爽.结合机器人应用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6):136-139.
[9]张琦,甘永莹,李晓,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实验改革的探索[J].科技视界,2022(6):37-39.
[10]彭建怡,张敏,黄燕霞,等.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4(27):57-60.
[11]张宜浩,刘小洋.新工科背景下自然语言处理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3(1):96-99.
[12]曹翔,宋军.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学习激励机制优化研究[J].高教学刊,2023,9(30):91-94.
[13]黄胜洲,刘玉飞,苏学满,等.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4,40(2):66-70.
[14]廖军,罗西,蔡斌,等.“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领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5):85-89.
[15]时礼平,叶晔,李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机器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2):65-66.
[16]蔡军,郭鹏.“新工科”背景下以创新人才为培养导向的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以机器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9(11):52-55.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4.0240
中图分类号:G642;TP242.6-4;TP273-4
引用信息:
[1]杨业凯.“智能机器人及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25,40(01):46-50+69.DOI:10.13915/j.2095-3860.2024.0240.
基金信息: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32024D-36);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ZR14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