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1 v.39;No.253 15-2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纺织学科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探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fjxu@dhu.edu.cn;
DOI: 10.13915/j.2095-3860.2023.0380
中文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摘要(Abstract):

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是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进一步助力学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深入分析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中可能出现的培养方案制定、分流与退出机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在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工作中开展一系列设计和探索,从培养目标、学制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阐述纺织学科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

关键词(KeyWords): 本硕博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纺织学科
参考文献 [1] 赵凯博.德美两国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5):73-74.
[2] 姬红兵,田聪,李龙,等.电子信息关键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9):6-10.
[3] 吴思聪,刘阳.新兴交叉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制机制优化:以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23,40(23):15-17.
[4] 宋洋,刘丝嘉,何静仪,等.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3,15(1):56-61.
[5] 谭晓昀,陈伟平.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二).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9:19-23.
[6] 嵇敏,陈璐,薛璟.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本硕博一体化途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5):8-10.
[7] 李满根,牟洪善,宁漾,等.基于“3+1+1+X”弹性培养模式下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究: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1):92-96.
[8] 钟世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课程设置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8(6):90-96.
[9] 黄明福,王军政,肖文英.新工科背景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171-176.
[10] 李二超.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8):59-62.
[11] 李海龙.原始创新导向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高校教育管理,2023,17(6):51-61.
[12] 宣华,张秋芳.本—硕—博一体化教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注册中心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9-11.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3.0380

中图分类号:TS10-4;G642

引用信息:

[1]张政,覃小红,李明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纺织学科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4,39(01):15-20.DOI:10.13915/j.2095-3860.2023.038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