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 0 | 1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碳纤维产业是常州“532”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院校碳纤维材料领域人才培养,根据碳纤维产业发展需求,开设碳纤维材料方向,新增碳纤维专业课程,突出企业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优化专业建设方案、完善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双元育人等措施,形成了高职院校碳纤维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为碳纤维材料企业提供了适岗的专业技能人才,缓解了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Abstract:[1]王一冰,胡拥军.“新材料之王”大丝束碳纤维国产替代加速[J].中国石化,2022(11):56-59.
[2]韩丽姝,全晶薇.“双循环”格局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2,39(4):9-13.
[3]徐爱武,梁燕,蒋玲玲.大丝束碳纤维发展现状及我国技术瓶颈和发展建议[J].合成纤维,2020,49(6):19-23.
[4]徐爱武,黄萍,胡伟伟.浅谈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0,27(11):26-27.
[5]邵舒扬.山西省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山西科技,2020,35(4):11-13.
[6]樊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学工业,2019,37(4):12-16.
[7]周伶俐,任文媛.江苏常州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7):11-14.
[8]周伶俐.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突破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3(8):13-16.
[9]周伶俐,高岩,苏东艳.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13):5-8.
[10]殷天容.2023年复合材料状态报告[J].玻璃纤维,2023(2):41-45.
[11]孙红,杨松岭,姜成忠.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基于生物化工共同体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6):50-53.
[12]王永鹏,陈哲,程海龙,等.结合地方经济对碳纤维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策略的探索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3,40(8):1-4.
[13]秦俊,肖静.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4):149-153.
[14]高晓平,陈嘉炜.工程实践和创新视域下“纺织复合材料”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23,38(6):27-33.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4.0135
中图分类号:TQ342.742-4;G712
引用信息:
[1]陶磊,孙宏,郭雪峰.高职院校碳纤维材料领域人才培养探索——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5,40(01):94-98.DOI:10.13915/j.2095-3860.2024.0135.
基金信息:
2023年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2022年江苏省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设计名师工作室建设资助项目; 2023年常州市高端特种功能纺织品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2022年度常州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项目; 2024年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2024QYSJ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