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 0 | 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为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结合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分别从确立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采取科学的思政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入手,开展“新型服装材料学”研究生课程的思政教学融合路径探索及教学实践。立足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知识点,通过设计“新型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达到育人效果的同时,将学生塑造成具备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
Abstract:[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A/OL].(2010-11-17)[2024-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5/201011/t20101117_142974.html.
[2] 海南省教育厅.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新教育,2020(19):32.
[3] 田苗,苏云,李俊.“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元素凝练与教学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5):434-437.
[4] 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J].中国纪检监察,2019(16):4-5.
[5] 袁建平.湖南出土新石器时代纺轮、纺专及有关纺织问题的探讨[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3:125-13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A/OL].(2023-11-24)[2024-12-0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2/content_6922068.htm.
[7] 乐凤,马贺.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20):93-94.
[8] 徐妃妃,高捡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纺织报告,2023,42(9):37-39.
[9] 李艳梅,孙光武,陈晓娜,等.“服装工效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4,39(1):50-54.
[10] 罗秋兰,李萍,杨树.“纺织服装材料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科技进展,2021(5):61-64.
[11] 王利君,丁笑君,唐洁芳,等.积极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服装材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1):30-33.
[12] 张钥,陈玮婷,王利君.基于CLO 3D的机织黏合衬悬垂效果模拟[J].服装学报,2023,8(4):290-300.
[13] 郭明靖,李肖悦,王利君.针织结构温度传感器设计及其性能[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4,37(3):85-93.
[14] 郭明靖,王利君.针织结构温度传感器用镀银纱线的性能[J].丝绸,2024,61(4):87-96.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4.0304
中图分类号:G643.1;TS941.4-4
引用信息:
[1]王利君,刘成霞,丁笑君.研究生“新型服装材料学”课程思政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25,40(01):70-75.DOI:10.13915/j.2095-3860.2024.0304.
基金信息:
浙江省“十四五”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syjskc2023074); 浙江理工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sfkc202210); 浙江省2022年省级线下一流课程项目; 服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服装设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项目(zx2024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