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 0 | 1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急需数智化人才。现代产业学院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在优化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和加速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新时代纺织产业所需的数智化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浙江理工大学联合5家数智纺织相关上下游企业共建数智现代纺织产业学院,重点在纺织品数字化设计、纺织装备互联互通、纺织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智能化纺织产品开发等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实践平台,以期为纺织类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1] 高亚瑞,殷君.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J].产业创新研究,2024(16):11-13.
[2] 吴鹏.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分析 [J].现代商业,2024(16):70-73.
[3] 韩骞,王子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关联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1):74-78.
[4] 孙瑞哲.乘改革之势,开锦绣新篇 [J].纺织导报,2025(1):10-20.
[5] 赵明霞,白婧.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现代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纺织器材,2025,52(1):2-5.
[6] 陈明宏,李永贵,牛嘉阳.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J].中国纺织,2025(增刊1):129-131.
[7] 王瑞荣.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的视角 [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45(1):94-102.
[8] 贾娜,刘九庆,解志杰.产业学院与企业协同合作的机制、策略与效益分析 [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1):6-11.
[9] 华振兴.高等院校面向社会产业急需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J].纺织报告,2023,42(9):108-110.
[10] 赵新强,侯影飞,黄善波,等.“双一流”行业特色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大学,2024(22):4-7.
[11] 肖桂华.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J].中国科技产业,2020(10):30-31.
[12] 朱江波,李竹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纺织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报告,2024,43(10):108-110.
[13] 袁赟.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的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建设研究[J].纺织报告,2024,43(8):76-79.
[14] 王培松,李燕.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纺织服装类人才培养研究:以时尚产业学院为例[J].福建轻纺,2024(2):59-62.
[15] 周彬,赵菊梅,徐帅,等.以专业群构建产业学院:零距离对接纺织产业链[J].纺织服装教育,2022,37(4):308-312.
[16] 王前文.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与实践:以悦达纺织产业学院为例 [J].纺织服装教育,2022,37(2):180-185.
[17] 孙宏,罗炳金.产教深度融合的纺织服装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5):135-137.
[18] 郭晗,侯雪花.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内在机理与策略选择[J].改革,2025(2):77-87.
[19] 孙瑞哲.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打开纺织教育新境界:在2024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纺织服装教育,2024,39(6):1-5.
基本信息:
DOI:10.13915/j.2095-3860.2025.0056
中图分类号:G642;TS10-4
引用信息:
[1]王其才,金子敏,苏淼等.面向新时代数智纺织人才培养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浙江理工大学数智现代纺织产业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5,40(03):21-26.DOI:10.13915/j.2095-3860.2025.0056.
基金信息: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1007607302434);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185);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YJG-z2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