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
OBE理念下“科技信息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张幼维;张玥;王燕萍;“科技信息检索与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和综合利用能力以及论文撰写能力,是构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成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举措和教学成效三个方面,对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技信息检索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进行总结。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设计组织实施互动式教学活动、分解式写作训练等,显著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下数字化时代服装专业职业教育变革解析
陈海珍;胡泠泠;郑卫东;侯凤仙;潘夏维;以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为基础,分析数字化时代下服装专业职业教育在技术内涵数字化、职业属性数字化以及终身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变革,通过调研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产业数字化分化、教育数字化升级等现实挑战,探讨服装类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专业建设理念元素,并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探索数字化时代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与服装外贸”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璐;荆妙蕾;王春红;夏兆鹏;季益萍;张春玲;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纺织与服装外贸”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方式、课程资源、培养目标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为纺织与服装贸易类双语课程的建设发展积累了经验,也为其他工科院校的双语课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织物组织学”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
孙浪涛;林惠婷;张宏杰;为提高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适应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织物组织学”课程在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创新。从课程实验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实践环节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实物实验项目相结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视域下“调查研究方法”应用研究
塞依丁·海米提;莎日娜;罗海旗;麦迪娜·伊斯拉音;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推进“调查研究方法”应用于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不仅是“调查研究方法”创新发展的时代需求,更有助于提升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从认识论范畴、方法论原则和价值论彰显三个方面准确把握“调查研究方法”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下应用的理论基础;从现有方法、实践需求和科学分析三个方面把握“调查研究方法”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下应用的现实问题;从方法创新、体制融合、输出机制等三个方面探索“调查研究方法”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下创新运用的可能路径。进一步提高开展调查研究的实效,拓展新时代高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新的理论视阈。
OBE理念下“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先锋;王洪;“非织造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纺织类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未来在非织造领域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针对目前“非织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并对改革成效进行分析,证明OBE理念下“非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提升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新时代纺织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综合训练(非织造学)”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创新研究
王洪;刘嘉炜;王先锋;郭珊珊;分析我国非织造产业人才需求与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针对“综合训练(非织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产教融合教学创新改革。丰富教学资源,重构升级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打造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多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以产出为导向,推动教学评价改革。通过教学创新改革,以期提高学生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非织造人才。
新文科视域下“表演+”多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表演专业为例
张咏絮;伴随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当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新文科以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融合发展为路径,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浙江理工大学的表演(时装表演艺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表演+”多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文化浸润、产学联动、思政赋能”的途径,实践“立品德、强实践、求创新、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其具体举措、实施路径和取得的成效进行阐释,以期为其他院校时装表演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
黄海涛;蔡永东;“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是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原则,重点阐述了立足纺织行业特色,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及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具体做法,简要介绍了课程评价与建设成效。以期为高职院校纺织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究——以“纤维化学与新材料”课程为例
林丽霞;杨慧彤;刘干民;关淑明;课程思政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具体落实,是课程价值观功能的实现形式和基本路径。在职业教育领域,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办学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原则,以高职院校“纤维化学与新材料”课程为例,高职院校通过联合行业学会、企业等,实现资源共享,革新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师视角提出课程思政设计及教学创新,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