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1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服装可持续设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以苏州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洪岩;戴晓群;关晋平;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社会对服装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教育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服装行业的可持续性变革。通过探讨服装可持续设计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全面分析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教育生态、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给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以推动高校服装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升服装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素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5 年 01 期 v.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06129);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021-7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M661929); 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2019Z285);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24,2021BKJGLX257)
[下载次数: 18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学研究与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服装数字化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探索——以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为例

许才国;吴雪平;幸雪;董灵丽;

针对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变化,分析高校传统服装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以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改革,提出服装数字化设计课程群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 年 01 期 v.40 ;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KT2024067); 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155); 浙江省教育厅2023年度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3年宁波大学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
[下载次数: 31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专创融合背景下“织造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郭肖青;秦文婷;王雪芳;田明伟;刘杰;孙娜;

以“织造学”为例,详细阐述了专创融合背景下课程改革实施方法与成效。首先分析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进而提出在“织造学”课程中融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运用和专业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实践操作更加熟练,同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 年 01 期 v.40 ; 2023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Z2023096,Z2023103)
[下载次数: 1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坤;王伟;程浩南;李会改;

“纺织材料学”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当前“纺织材料学”课程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考核体系以及提升教师素养等手段,为“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纺织材料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2025 年 01 期 v.40 ;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30961); 河北省机构编制研究课题(ZJ2022088);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IBKIGLX233); 2021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2021102)
[下载次数: 2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聚焦多维教学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创新改革与探索

师云龙;钱晓明;何崟;刘利;

在服装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传统“服装生产管理”课程面临思政教育融入不足、数字化技术覆盖有限、实践与理论脱节等挑战。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从课程思政体系、数字化技术与校企双场景实践三个维度,对课程进行了创新性改革。通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行业使命感;依托智能生产调度、质量检测及柔性制造等数字化技术,构建“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全流程数字化教学体系;结合校企合作导师讲座与企业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采用任务驱动的创新教学法和多维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以期为高校服装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 年 01 期 v.40 ;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J201805);“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1BKJGLX611)
[下载次数: 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童装款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伯荣;陈世栋;王芳芳;靳璨;

以“童装款式设计”课程改革为例,从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强调产教融合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具体包括课程教学对接产业需求、以企业项目为导向布置课题、实践教学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强化即时反馈和迭代改进,以及作品展演与综合评比等。实践表明,产教融合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5 年 01 期 v.40 ; 扬州大学教学改革专项(YZUJX2021-34D)
[下载次数: 19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类专业课程“纤维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尚玉栋;任燕;张晶;徐成书;张鑫卿;谭艳君;王雪燕;

剖析新工科背景下“纤维化学与物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重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导向,设计主线教学思路,建立记问—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的“递进式六阶共筑”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攻克教学难点;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以期为相关纺织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5 年 01 期 v.40 ; 2023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ZY018); 2023年西安工程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PX-1323343); 2022年西安工程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2024年陕西省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传统服饰手工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非遗盘扣艺术”课程为例

彭云怡;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演进,不仅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而且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解决中职传统服饰手工艺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材缺乏多样性、教学周期长、以工艺技法为主、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入“非遗盘扣艺术”的课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资料搜集、图案设计与优化、盘扣制作等,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服饰手工艺相融合,体现服饰手工艺课程特点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2025 年 01 期 v.40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TSGCKT2023300);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中心2024年职业教育研究课题(GDZZJF2024C026); 中山市教育科研课题(C2023170)
[下载次数: 690 ] [被引频次: 1 ] [阅读次数: 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智能机器人及控制”课程教学改革

杨业凯;

“智能机器人及控制”是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机器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随着“新工科”建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工科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工科+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人工智能专业“智能机器人及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实验平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 年 01 期 v.4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232024D-36); 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4ZR1403000)
[下载次数: 72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移动计算”课程教学改革

徐珑婷;赵新洁;张光林;

聚焦移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探讨如何通过“移动计算”课程改革帮助学生在通信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之间建立深刻的关联,进而培养其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注重通信与人工智能的知识整合,设置前沿且实用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模式上,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实验操作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在教学评估上,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行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2025 年 01 期 v.40 ; 东华大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项目(Y2024-8)
[下载次数: 4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