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2期
基于新文科背景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
吕钊;刘静;袁燕;尹磊;张妍;为适应新时代学科建设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的各项要求,突出设计学的优势和特色,以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为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卓越设计师计划”实施和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目标的服装人文课程群建设,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服装设计类专业的深层次改革,以实现该专业“文化传承+技术应用+实践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纺织工程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韩潇;祝立英;洪剑寒;为实现地方应用型大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纺织工程专业紧密围绕行业需求,致力于培养能够创造性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复杂问题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构建“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课程项目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产教科教协同育人等多项措施开展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面向研究生专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周兴建;周建亚;范学谦;涂晓春;针对目前研究生专业教育中课程思政多为以点带面的分散式建设,存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的“碎片化”问题,提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思路与框架。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主体进行分析,构建由教师、学生、管理者多方参与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共同体;基于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架构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网络,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体系;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配置两方面着手,形成研究生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策略,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下载次数: 1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轻化工程创新研究”系列课程探索项目式实践教学
郑振荣;李政;韩振邦;巩继贤;刘元军;翟世雄;王明明;“轻化工程创新研究”是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班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为解决该课程现有教学体系松散、学生课程成绩分数高但实践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学习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基于产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重设课程目标,注重多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细化项目式的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任务落到实处。通过阶段性任务引导,促使创新班学生深入开展实验研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内驱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赛促研、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沙莎;陶辉;李陈昕;施晓燕;陈继红;江学为;在实现我国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针织产品对纺织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促进针织产业发展,亟需结合针织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系统地构建了面向针织产业发展需求的“五模块、五结合”虚拟仿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之中,建立“1+4+X”的创新实践培养机制,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将产学研融入虚拟仿真实验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有效对接,以实现更具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有效供给。
基于OBE理念的“纺纱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五邑大学为例
钱幺;王晓梅;郭昌盛;余姮姮;谢娟;针对五邑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必修课“纺纱综合实验”的教学存在“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教学创新性不足、考核方式存在不合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改革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将实验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实施,并细化了过程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对比近两年的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获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为课程的持续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纺织工程专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孟祥玲;杜培健;武辉;曹建平;纺织工程专业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因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学习课程的效果差异较大,导致学生难以将试验设计方法灵活地应用于纺织工程实践、数据整理及分析,从而不能满足工程本身需要。基于学生课程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将课程章节内容模块化,将纺织工程背景融入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和课练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艺科思融合下的“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探索与发展研究
吴忻舟;肖蕾;张婉睿;程哲;在高等教育增效提质的关键时期,艺科融合辅以思政育人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新途径。结合“服装舒适与功能性”课程,以项目式、问题引导式以及体验式学习为主导,组成体现艺科思融合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的多元化教学模型,推动课程中艺、科、思元素的耦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有更深入的认识,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服装市场营销”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薛哲彬;为探索“服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从多元化教学方式融入、线上线下联动教学,以及全英文授课等角度,进行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基于BOPPPS模型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学生自评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满意度、目标达成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课程改革后,课程目标达成满意度均较高,学生对教学环节和内容的设计比较满意;案例教学、作业选题、线上教学,以及全英文教学等四个因素与学生课堂协作成效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教学环节、方法及内容的设计合理,能较好地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于专业认证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沈瑜;贾妍;邢宇;昝杰;吴翊;为有效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西安工程大学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专业认证为推动力,围绕工程能力培养,结合学生学情和时代需求,建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简称“课程设计”)实践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出发,采用融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打造“学-践融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融合了“恢复性”训练、知识巩固、成果检验等教学手段,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为适应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及持续探索符合毕业要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提供了经验,也拓展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